春分已过,青藏高原的冰雪渐渐融化,祁连山下,清澈的黑河河水潺潺。午后暖阳下,生态管护员叶金俄日坐在黑河岸边的草场上,从暖壶里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掰开馍馍分给妻子东木措。“天气渐暖,水量看着大了些。”叶金俄日说。
今年52岁的叶金俄日家住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2006年11月,叶金俄日与妻子来到青海祁连县黑河源头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工程管护站,成为黑河源头的生态管护员。
初到管护站,巡护路远,夫妻二人有时借住在牧民乡亲的帐房里,有时只能在废弃的牛羊圈里将就一宿。200多平方公里的管护区涵盖10个巡查点和50多条黑河支流,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冬有大雪,夏有暴雨。叶金俄日与东木措每个月都要完整巡护一次,平均每天要骑车行驶70多公里。
黑河源头生态环境向好,叶金俄日夫妻二人的工作条件也不断改善。管护站里办公室、休息室和厨房储物室三间小屋整洁温馨,他们穿上了统一的制服,手机上安装了巡查办公软件。
听到河边有动静,叶金俄日立刻起身拿起望远镜,“是赤麻鸭。”叶金俄日说话的同时,东木措已打开巡护笔记开始记录。随着河水解冻,巡护时他们着重观测河边是否有异常,以防水源污染。
叶金俄日俯身蹲下,捧起河水,感受水温。叶金俄日说:“水质变好了,黑河源头也成为越来越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再过段时间,黑颈鹤就会回来了。”装好摩托车,夫妻二人准备前往下一个巡查点。
天色渐暗,回到管护站,叶金俄日检查好摩托车,完善巡护笔记,将数据上传手机。不一会儿,晚饭也好了,管护站里灯光温暖,炊烟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