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小商品之都,为何有一群“国际洋娘舅”?
2024/04/15 11:21

如何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要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依靠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立足于预防、调解、法治、基层,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走入人民大会堂的104家“枫桥式工作法”单位代表,都有什么“独家秘笈”?小编将带您深入基层实践,探寻新时代解开社会矛盾的金钥匙之一——“调解优先”。

以调增信,助推高水平对外开放

“我第一次感受了中国式调解的魅力!”

这外语的“自来水”点赞,来自尼日利亚籍外商阿贾尼。回到4小时前,调解室里的他正焦头烂额。两年前,他与一家公司订立海上货物运输代理合同,但因货运代理等费用的双方开价差了30多万元,各执一词,货款拖了一年多。

阿贾尼身边的杰克,也是一张外国面孔。作为一名尼泊尔商人,杰克已定居义乌20多年,担任了8年“外籍调解员”。经过中外调解员长达4小时的“背对背”调解,双方终于各退一步。考虑到阿贾尼不懂中文,杰克将所有法律文书翻译成英文,经阿贾尼确认后由其签署。“我们争执了近一年,没有想到‘外调委’能解决得这么迅速。”阿贾尼大为惊讶,迫不及待与外国朋友们分享这次经历。

这是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以外调外”解决纠纷的生动一幕。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与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经贸往来,约1.5万外商常住。随着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民间交往领域不断拓展,涉外商事纠纷如何及时化解?义乌市委政法委统筹,司法局牵头、多部门联动,设立全国首家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在义经商的外商担任“国际老娘舅”,成立了一支外籍调解队,有效把国际贸易带来的涉外纠纷化解在市场、消解在萌芽。

“洋舅和调”发挥亲和力,让老外不见外。2017年,吉尔吉斯斯坦姑娘米卡还在义乌上学,刚好“外调委”在招募翻译,老师鼓励她报名。一开始,她的内心十分抗拒:“有纠纷去法院打官司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调解’?”

但一场调解下来,米卡感受到了“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从吵得很凶到笑着握手,一桩长期搁置的棘手事,竟短短几小时就解决了!备受感染的她,自此也留下来成为了一名调解员。


想要成为“国际老娘舅”,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审核:会包括中文在内的三种以上语言,无违法违纪记录,讲诚信……目前,“外调委”组建了一支来自13个国家的14名外商调解员队伍,实现英语、俄语等世界9大主要语种全覆盖。截至今年9月,累计化解涉外纠纷1219起,涉1.32亿元,成功率达98%。

“靠前近调”提升服务力,让解纷更便捷。多元文化交融、思维方式碰撞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也门籍调解员阿马尔记得,有一次也门客商从义乌国际商贸城打车,本地司机热情地询问他们的职业和工作情况,却引起了他们的反感。一时间双方情绪激动,差点闹进派出所。阿马尔向司机解释:“在也门的习俗中,公开问工作是不礼貌的。”同时,他也向乘客解释司机不知情,双方这才握手言和。

“多元联调”提高公信力,让外调不外行。涉外商事纠纷如化解不好,很容易影响民营经济活力,挫伤外商来华的信心。对此,“外调委”创新“多元联调”方式,与义乌法院、宁波海事法院合作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建立警调联动“一体化”防范机制,律师和外商调解员“1+1”结对,全面提升调解的专业化水平。

“法治润调”凝聚治理力,让纠纷少发生。如何引导中外客商加强自我约束、倡导诚信合法经营?“外调委”建立中外客商市场贸易“诚信档案”,将高风险预警信息发布在市场网格微信群、“义乌购”等平台,通过中外客商“朋友圈”转发预警。

不缺法治“硬约束”,还需文化“软实力”。义乌定期组织中外调解员、留学生等参与诚信打卡、平安市场创建、法治宣传月等活动,每年举办外商调解员主讲、多语种同步翻译的线上普法活动,传播中国兼容并包的“和”文化,感受“诚信包容”的经商之道,促进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几年过去,不少外籍调解员的中文越来越好,对“调解”二字也多了份切身的感触:“做调解,不仅仅是以和为贵,也是和而不同!”

以调促和,解决“老大难”轻装上阵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面对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各地依靠群众不断探索实践、守正创新,“企业的事职工解、小区的事居民解”,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社企联动”双向发力,破解国企改制老难题。在东北,一些老工业基地企业改制后的遗留问题,时常导致企业和居民之间矛盾激化。在辽宁省辽阳市,一段时间,当地企业生产线升级改造,施工产生的噪音、飞扬的尘土令居民不堪其扰。文圣区小屯镇千山水泥社区40余名居民向其喊话:“破坏环境,停止施工!”但一旦施工被迫终止,企业则将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矛盾白热化的关键时刻,“襄解纷”调解队出手了。他们是千山水泥社区“社企联动”工作法中的一环。走访前,“襄解纷”调解队成员们专门自学了施工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知识,一连多日,逐户上门走访答疑。居民们对施工普法了解得更透彻后,双方纠纷也渐渐平息。

为了“不让群众寒心、不让企业烦心”,千山水泥社区将企业划分为专属网格,与社区基础网格“双格融合、双格共管”。社区网格员王丹在走访时听到职工家属张某某不满“遗属补助咋还没涨”,连忙走上前说:“有啥事和我说说。”原来,张某某等19人的遗属补助没有按时上调,王丹立即与企业专属网格员协调,督促企业重算补发。张某某拿着补发的钱高兴地说:“感谢网格员,把这事解决得这么好、这么快!”2021年以来,他们实现了600余件历史遗留问题全化解、重大复杂矛盾纠纷零新增。

“管、议、治、建”有机结合,激发老旧小区新活力。“出个单元门都得侧身过,这谁受得了?”大连市山东路178号楼毗邻商业街,一些商贩货车长期堵在楼门口,垃圾没人清理,让居民饱受困扰。但物业、业委会、业主各有各的委屈,谁也不让谁。其所在的中华路街道,老旧小区占61%,日常涉物业纠纷较多。

“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商量,才能汇聚起广大业主的力量!”中华路街道党工委依托“甘心为民、调纷止争”的“甘心调”工作法,推动小区成立业主议事机构、车辆自管会,众筹安装了挡车杆。“干什么,由楼院居民做主,怎么干,由车辆自管会监督”,让老旧小区管理从“无人管”变“众人建”。

他们探索的“131”工作法是,建立1个党支部、物业“自管、议事、监督”3个委员会、1套自管制度,用党建引领自我管理,完善三方协同治理体系。其中,华彩家园小区解决公共设施维修等各类问题400余件,从源头预防化解了大量物业类纠纷。

以调护安,红色传统焕发新生机

1946年8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道外分局东莱街派出所正式成立,成为新中国最早的公安派出所。作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这里传承着“百家熟”“警民鱼水情”“拒腐蚀、永不沾”三件红色“传家宝”,在处置矛盾纠纷中大有作为。

搭建服务网络,做到矛盾纠纷即发即化。东莱街派出所辖区是哈市道外老城区的最大“商圈”,聚集着陶瓷、建材、种业批发等各类大小商户近500家。人流、车流、资金流集中,如何服务好辖区企业,及时化解纠纷矛盾?

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东莱街派出所率先探索“互联网+”警务新模式。他们建立辖区企业警务微信群,创新搭建智能互动的全天候信息服务平台,针对特别紧急事项开设“直通车服务”。

农民张广福就从中获益良多。他自己开店,顾客多的时候日常纠纷难以避免,每到这时,东莱街派出所民警随叫随到,耐心调解矛盾。一次,他仓库楼上的自来水管突然爆裂,民警们蹚着没踝深的水连夜抢救。“帮我们挽回了370余万元经济损失!”张广福每次回忆起来都满怀感动。

赓续红色传统,做到社情民意先知先觉。上世纪九十年代,程金梅和丈夫双双下岗,家庭十分困难。东莱街派出所民警王新志听闻后,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她开了一家小食杂店,程金梅一家才度过了难关。

王新志调走后,三代民警接续帮扶,这一帮就是三十年。如今,程金梅的家庭条件好了,食杂店她还在坚持开下去。四任民警的照片,被她端端正正地挂在了墙上。

要想做到“百家熟”,先要做到“底数清”。延续“取信于民、得民之心”的“东莱精神”,民警积极打造“大走访+大脚板+大数据”升级版“百家熟”,将入户走访作为重点,做到“未入家门先知其事”,为化解矛盾纠纷奠定了坚实基础。

兼顾法理人情,做到排忧解纷有法有据。“钟警官,谢谢你们啊!现在我们家几口人终于可以睡好觉了,我也有精力好好上班了!”居民王先生住在一家饭店的楼上,每天持续到半夜的噪音让他睡不着觉,第二天无法正常工作。

民警核实情况后,联合街道办、工商所、执法局对饭店开展执法检查,下达整改通知,限定大排档收摊时间在晚10点。调解过程中,民警坚持“讲清理法、稳住心态、情法兼容”,协助饭店在天棚贴上隔音海绵,劝说服务员晚间降低音量……这才解决了噪音问题。

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调解优先,以理服人,依法化解。我们也期待,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结出更多硕果,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

地址:3505 International Place,N.W. Washington,D.C.20008 U.S.A.

电话:+001-202-495-2266 传真 +001-202-495-2138

电子邮件:chinaembpress_us@mfa.gov.cn

使馆领事证件大厅

地址:2201 Wisconsin Avenue,NW,Suite 110 Washington,D.C.20007 U.S.A.

电话:+001-202-855-1555(人工接听时间:工作日 12:30 - 16:30) 传真:+001-202-5252056

咨询办理护照、旅行证业务专用邮箱:washington_hz@csm.mfa.gov.cn

签证业务专用邮箱:washington_visa@csm.mfa.gov.cn

处理认证、公证有关咨询及预约专用邮箱:washington_gzrz@csm.mfa.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馆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60638296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2097